(1)总则
①执行总结
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
②编制依据
须包括建设项目应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规划、相关导则及技术规范、有关技术文件和工作文件等。
③评价内容、评价因子与评价重点
明确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分列相应的现状评价因子和预测评价因子,明确重点评价内容。
④评价标准
给出各评价因子所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其他有关标准及具体限值,参照的国外标准应按规定的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
⑤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
说明各专项评价工作等级,附图列表说明评价范围和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类别或级别,各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和功能及其与建设项目的相对位置关系等。
⑥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附图列表说明建设项目所在城镇、区域或流域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或保护区规划等。
⑦资料引用
列表说明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中引用的资料清单。
(2)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采用图表及文字结合方式,概要说明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组成、主要工艺路线、工程布置及与原有、在建工程的关系。
对建设项目全部项目组成和施工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所有时段的全部行为过程的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特征、程度、方式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并从保护周围环境、景观及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出发,分析总图及规划布置方案的合理性。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根据当地环境特征、建设项目特点和专项评价设置情况,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等方面选择相应内容进行现状调查与评价。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给出预测时段、预测内容、预测范围、预测方法及预测结果,并根据环境质量标准或评价指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5)环境风险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识别、分析情况,给出环境风险评估后果、环境风险的可接受程度,提出具体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6)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明确建设项目拟采取的具体环境保护措施。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论证项目拟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并按技术先进、适用、有效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选,推荐最佳方案。按工程实施不同时段,分别列出其环保投资额,并分析其合理性。给出各项措施及投资估算一览表。
(7)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量化分析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废物处置途径,提出节能、降耗、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8)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根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和满足指标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
(9)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效益分析结果,提出补偿措施与建议。
(10)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情况,提出设计、施工期、运营期的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要求,包括环境管理制度、机构、人员、监测点位、监测时间、监测频次、监测因子以及规范排污口建设和实施在线监测、监控的要求等。
(11)公众参与
给出采取的调查方式、调查对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信息、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公众对环境保护的主要意见、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等。
(12)方案比选(视拟建项目的工程特点和环境影响特征而定)
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线和规模,应从是否与规划相协调、是否违反法规要求、是否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是否影响敏感的环境保护目标或造成重大资源经济和社会文化损失等方面进行环境合理性论证。如要进行多个厂址或选线方案的优选时,应对各选址或选线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比较,提出选址、选线意见。
(13)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和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是全部评价工作的结论,应在概括全部评价工作的基础上,简洁、准确、客观地总结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当地环境的关系,明确一般情况下和特定情况下的环境影响,规定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得出建设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