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定义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预见性评定。根据对项目所在地的地下水、土壤的监测,对项目所用原材料、可能产生的废弃物、项目的环保设施的设计的评价,从而评估项目建成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国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建设单位应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组织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项目需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上述“一书两表”统称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用途
建设项目可能对生态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例如,建工厂可能会排放污染物,矿山开采需要剥离植被等。为了在项目建设的同时保护生态和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必须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国家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具有审批权的执法监管部门。建设单位应依法按国家规定,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报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依据
① 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
② 项目审批文件,立项前环境保护意见表;
③ 环保局对项目总量控制的要求;
④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环境规划、主要水域功能规划;
⑤ 主要工艺和装置的技术资料;
⑥ 拟建地区的环境现状资料;
⑦ 项目平面布置图;
⑧ 建设项目应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规划、相关导则及技术规范、有关技术文件和工作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1.总则
项目由来、编制依据、评价标准、评价范围、评价等级、评价重点、评价项目、污染控制目标。
2.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概况、地理位置与交通、地形、地质、地貌、气候、气象、水文、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概况、文化教育与医疗卫生、交通、能源、区域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项目园区规划、 项目工程依托设施概况。
3.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地点、占地、投资、规模、行业类别、实施进度、投产时间、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
4.工程分析
生产工艺及污染因素分析、物料平衡分析、环境保护、项目运行污染物排放汇总、非正常工况排污及处置。
5.清洁生产分析
清洁生产概述、本项目清洁生产分析、清洁生产的措施。
6.环境影响识别
环境对拟建项目影响因素分析、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筛选、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筛选、评价因子确定(气、水、声、渣)。
7.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区域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8.环境影响评价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施工期的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噪声的影响分析、施工固体废物的影响分析。
9.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固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风险识别、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潜在的风险因素识别、风险类型、事故概率分析、事故发生对环境的影响、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应急监测方案、应急预案体系、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11.总量控制
总量控制因子、总量控制建议。
12.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三废及噪声治理措施、环保投资估算。
13.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概述、环境保护费用、环境保护效益、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小结。
14.环境管理与监测制度分析
环境管理、环境监测计划。
15.产业政策符合性及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规划符合性分析、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环境容量、环境风险、小结。
16.结论与建议
建设项目内容、规划符合性分析、环境现状、清洁生产、拟建工程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情况、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总结论。
环境影响评价流程
对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是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工作包括:
(1)委托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承担评价工作;
(2)受委托评价机构开展环境评价工作、提交评价结果;
(3)建设单位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申请审核;
(4)获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